故意隐瞒卖的是“凶宅”,法院:撤销合同,返还定金10万元

[娱乐] 时间:2025-07-07 08:43:07 来源:绵言细语网 作者:焦点 点击:51次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 实习生 陈友云

签订《房屋转让合同》、凶宅支付10万元定金后,故意突然得知所买房屋是隐瞒“凶宅”,购房者提出解除合同,法院返还卖房者却拒不退款。撤销6月13日,合同澎湃新闻从嘉兴平湖法院获悉,定金该院日前审结了这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凶宅因卖房者未如实告知房屋内发生过非正常死亡的故意信息,法院认定该行为构成欺诈,隐瞒最终判决撤销合同、法院返还返还定金10万元。撤销

2021年3月底,合同张某通过房产中介看上了一套二手房,定金该房主王某、凶宅沈某夫妇称想换套面积更大一些的房子,急着出售这套面积为86平方米的房屋。双方谈妥价格后签订了《房屋转让合同》,约定房屋总价款为135万元,张某当日即支付了定金10万元。

几天后,张某在朋友圈说起自己买房的事,没想到有个朋友对他说这套房子是“凶宅”,曾发生过自杀事件。张某立刻通过中介联系到王某、沈某夫妇,要求退款退房。王某、沈某夫妇表示不知情,不同意退款退房。多次谈判无果后,夫妇二人微信拉黑了张某和房产中介,拒绝沟通。张某遂向平湖法院起诉王某、张某夫妇,要求撤销其与王某、沈某签订的《房屋转让合同》,并返还定金10万元。

法院调查发现,2021年3月初,被告王某、沈某夫妇曾与案外人阮某签订过购房合同。不久阮某打听到案涉房屋发生过自杀事件,为解除购房合同,阮某自愿承担定金损失5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王某、沈某曾与案外人阮某解除购房合同,对于案涉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的信息,二人理应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但王某、沈某未如实将上述情况告知原告张某,导致张某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被告王某、沈某的行为构成欺诈。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原告张某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合同。案涉合同因被告王某、沈某的过错被撤销,二人应返还定金10万元。

承办法官表示,“凶宅”虽然不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但就一般交易观念而言,极有可能影响到购房者的购房决定以及房屋的市场价值。因此,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序良俗原则的要求,卖房者有义务主动告知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的信息。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