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刊文:建设更高品质全周期健康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 胡颖廉
党的经济建设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日报促进医保、刊文康保医疗、更高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品质这是全周期健健康中国战略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也为医保治理指明了方向。经济建设
过去,日报我们用“三医”联动来简称医保、刊文康保医疗、更高医药领域联合配套改革。品质所谓联动,全周期健是经济建设在承认“三医”各自平等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强调制度衔接和工作配合。日报通俗地说,刊文康保首先有“三医”,然后才联动,而这结果往往是各家政策“物理整合”,政策之间的缝隙和张力不可避免。协同则相反,其从一开始就强调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相互依存和一致行动。协同的结构特征是有中心的多元治理,能够突破单一主体的局限性,应对复杂事务。
不论是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改革还是药品审批改革,都属于现代社会的复杂公共事务,其知识、资源和信息高度分散,需要激发各主体积极性,实现有中心的多元参与和政策“化学融合”。例如,医保支付如何既控费又增效,持续支持医药产业为患者研发出新药。又如,如何通过经济激励和观念引导,开展好分级诊疗,做强初级医疗。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保被明确置于“三医”之首,凸显了其关键地位和牵引作用。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助推健康事业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侧重模式探索,那么在广泛试点和充分比较后,我们对制度建设有了底气。在新征程上,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超越过去的状态,既要发展又重治理。
例如,医保控费是药品战略性采购的前提,并激励企业研发新药和提高仿制药质量。当更多新药纳入医保后,儿童、罕见病患者、职业病患者等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利益将得到保障,从而提高社会公平。随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提高,能够优化医药产业结构,普通患者也可以从医疗服务中受益更多。在上述过程中,发展、公平、安全、创新等政策目标是兼容的,也是可以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如何把好的制度设计落到实处。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务,当然也要求我们提高社会保障的品质。让人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全周期健康保障,医保发展和治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要让民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能够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不要让高品质的医保变为高支出的负担。高品质的医保也不是一步跨越到最高层次的保障,而是鼓励共同奋斗和把握循序渐进原则,继续在发展中加以改善。还要将高品质的医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和民生福祉事业相衔接,既不抢跑也不掉队,以增强体系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生态部教授】
(责任编辑:焦点)
- 工信部周平军:数字化赋能 推动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 央行陈雨露:持续筑牢反洗钱、反欺诈的金融安全防线
- 现场曝光:驻韩美军出车祸7人进医院 车头严重变形
- 杭州萧山区教育局人员卧底违规教培群,发警示内容后被踢出群
- 银行板块涨1.51% 中信银行涨3.71%居首
- 【育儿问答】6岁孩子指甲上出现很多白点怎么回事?
- 首批转型债券项目落地 助力传统行业低碳转型
- 股指期货全线上涨 IC主力合约涨2.27%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 台军一架S-70在营区内坠毁4人受伤 台军企图隐瞒不报
- 为降通胀 拜登想暂停汽油税?没戏!
- 盘和林: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体系
- 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有什么变化?
- 美空军扮演歼-20“中国机队” ,暴露险恶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