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共享充电宝涨价难持续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经济价难部分共享充电宝租用价格上涨至5元/小时,日报有的评论价格甚至更高,引发消费者热议。共享
共享充电宝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充电持续是宝涨客观事实。在市场开拓期,经济价难企业在价格补贴战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日报还未等熬过“赔本赚吆喝”阶段,评论又受到疫情影响,共享共享充电宝赖以生存的充电持续线下消费场景受限,使用率下降,宝涨营收持续下滑。经济价难重重困境之中,日报共享充电宝企业走上了靠涨价来改善经营状况的评论老路。
近年来,共享充电宝已经历过几轮涨价。从企业发展看,动辄涨价的做法,并不利于市场拓展。从消费者角度看,人们之所以愿意为共享产品付费,除了便捷外,还看重其经济实惠。过去,共享充电宝从每小时1元涨到2元,甚至涨到3元时,仍有很多消费者愿意为便捷便利埋单。可当价格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预期时,产品恐怕难逃被冷落、甚至被放弃的命运。
价格普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却没有跟上,也是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价格过快涨价不满的原因。从消费者反馈看,当下很多共享充电宝存在归还不便、充电速度慢、电池电量低等问题。花了钱,却买不到与之匹配的体验服务,自然难以留住消费者。
共享充电宝本身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又由于使用场景和点位设置的局限,很难大规模普及。过去几年,共享充电宝企业不惜烧钱为消费者提供实惠,让部分用户养成了使用习惯。眼下共享充电宝企业不顾使用体验接连涨价,很有可能让部分用户改变消费习惯,进而导致用户流失,令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共享充电宝企业动辄涨价,透支的是品牌形象和市场预期。企业要想长足发展,还需从长计议,认真考虑涨价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同时,相关企业还需大力布局新业务,挖掘新的增长点。不久前,就有公司宣布,新增充电桩、无人零售柜、储物柜等新业务线,并尝试建立会员体系,为会员在充电之外延伸新的服务内容。这或许能给行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责任编辑:休闲)
- 《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发布 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 春节期间一碗豆花50元,餐馆:当时忙没沟通好
- 重重危机笼罩欧洲三大国,法媒:英法德等将再迎一个艰难的春天
- 光大期货:1月31日能源化工日报
- 十四部门:鼓励旅游景区等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提供露营服务
- 让小米成为印度手机一哥的功臣,宣布离职
- 披露预亏公告后又抛60亿光伏胶膜投资项目 绿康生化遭深交所发函关注:钱从何来?
- 午评:三大指数低开低走创指跌0.76% 半导体板块震荡走低
- 国泰君安(香港):予达利食品收集评级 目标价5港元
- 日本啤酒品牌的中国大溃败
- 北京将实现3600余个政务事项延伸至北三县
- 科技支撑,引领创新,南方基金金融科技成果亮相金博会
- 下调第一支柱费率、整合企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 这场养老金融会上 专家这样建议
- 澳亚集团因部分行使超额配售股权发行60.6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