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点名绿氢规模化应用 “深度脱碳尖兵”踏上爆发起点
另外,部委兵踏3月23日发布的点名度脱点《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将发展重点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即绿氢;同时还将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支持性电价政策。绿氢
值得一提的规模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近日发布报告,用深预计未来绿氢需求将大幅增长。碳尖但目前绿氢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上爆政策制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发起应用,对化工和钢铁制造等行业关注较少,部委兵踏因此,点名度脱点需通过完善绿氢产业政策,绿氢最大程度发挥绿氢的规模脱碳价值。
而本次六部委发布的用深《意见》,正是碳尖对化工行业绿氢应用的一个重要补充。
▍“双碳”东风渐强 绿氢商业规模化提速周期已至
目前,上爆制氢原料多以化石能源为主,绿氢占比较低。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成的氢气来源和占比分别为煤炭64%,工业副产21%,天然气14%,电解水1%。
而使用电解水制氢路径包括碱性电解水(AEL)、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EL)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水(SOEL)。其中SOEL能量转换效率高,但尚未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AEL能量转化效率较PEMEL低10%,成本则降低40元/kg。
绿氢被看作“深度脱碳尖兵”。高盛指出,绿氢已成为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支柱,如果需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预计需在绿氢供应链上累计投资5万亿美元;则表示,2050年绿氢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助力工业、发电等场景脱碳确定性提升。
而在“双碳”目标下,多家机构预计2022年绿氢的推广将更加深入。一方面随着新能源电站的增加,储能需求或催生部分绿氢制取项目的增加;另一方面,工业领域的绿氢需求也有望增加。中信证券提出,绿氢商业规模化提速周期已至,电解水制氢在2022年出现爆发起点。
产业链中,上游制造加速发展,下游工业、化工与发电场景的技术进步与商业规模发展也同样可期。预计,2025年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可达20万吨,届时整个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设备市场空间将达43.71亿元,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是亟待关注的投资方向。
(责任编辑:百科)
- 印度首富成全球第三大富豪
- 关联交易、IPO募资还债 明阳电气和明阳智能有多少相似性?
- 全国市监部门2021年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381.2万件
- 全国市监部门2021年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381.2万件
- 上升11位丨东方雨虹上榜“2022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
- 抖音探店,中间商割韭菜
- 内蒙古银行旗下一分行因信贷业务违规被罚95万元
- 昆仑银行2021年实现净利25.36亿元 同比减12.91%
- 每经热评丨暴雪与网易“分手”既是遗憾也是发展契机
- 银保监局一厅级官员遭双开!从事监管工作20多年 成保险监管领域违纪违法典型
- 沙特外交部:将不对国际能源市场任何石油短缺承担责任
- 东航失事客机黑匣子尚未找到 夜间降温或将影响救援
- 中欧基金:热点快速轮动下风险或将聚集
- 君龙人寿违法被罚 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