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提及的达科为,什么来头?
来源:V观财报
深交所、深交所提上交所先后针对自媒体报道涉核酸检测企业申请上市发布答记者问。达科
沪深交易所深夜发声
深交所表示,深交所提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达科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深交所提尤其是达科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据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深交所提对有关公司的达科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深交所提关联性、相关收入的达科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深交所提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充分披露。达科深交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深交所提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证监会工作要求,达科坚守创业板定位,深交所提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
上交所也指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依据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企业发行上市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科创属性、核酸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风险揭示。上交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证监会工作要求,坚守科创板定位,严把市场准入关,审慎推进相关企业发行上市工作。欢迎市场各方多提意见和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深交所的提问中,特别点出了达科为这家公司。
达科为是何企业
近日,有多家自媒体关注到了达科为,“95后实控人”“半年卖出两千万支核酸采样管”等词条引人注目。
深交所官网显示,达科为已于10月14日提交注册,现在只剩等待注册结果。
招股书显示,达科为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及病理诊断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在生命科学研究服务领域,公司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及仪器的代理销售,以及部分科研试剂的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在病理诊断领域,公司主要从事病理诊断设备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业绩方面,达科为于2019-2021年度分别营收4.35亿元、6.05亿元、8.3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82.96万元、8133.45万元、10351.25万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74亿元,净利润4779.23万元。
从业务划分来看,科研试剂的营收在达科为披露的历年营收中占比均超70%,病理诊断设备为第二大业务,近两年占比均超过10%。
关于“95后实控人”这一词条,从招股书的梳理发现,达科为是由公司实控人之一吴庆军和何俊峰共同出资设立的,经过多年的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目前,公司第一大股东已变成了吴庆军女儿吴映洁,实控人也变成了吴庆军和吴映洁父女。另外,何俊峰未成年之子何政龙也成了公司股东,目前持股7.7275%。
值得注意的是,达科为在披露风险时指出,存在单一供应商采购比例较高的风险,公司向科研试剂供应商BioLegend的采购金额在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基本在50%左右。
达科为介绍,BioLegend致力于为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提供一流的、高质量的流式抗体及相应的试剂盒等产品,是国际主要流式抗体生产商之一。公司与 BioLegend自2008年开始合作,以独家代理的方式销售BioLegend流式抗体相关试剂。
同时,对于核酸检测,达科为也直接指出,公司自主研发了病毒保存试剂,用于病毒样本的收集、运输和储存等。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5260.37万元、4827.88万元和4190.23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1%、5.78%和8.84%。随着新冠疫情被控制以及新冠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公司的收入贡献可能减少,该部分收入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热点)
- “第二支箭”扩容首批民营房企落地
- 网传腾讯总办与员工交流,大佬卢山直接开口:你要讲人话啊,不要折磨大家了…
- 三部门:力争“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
- 认养一头牛IPO:地产商徐晓波掉马,大V吴晓波出局
- 本周新发基金28只:涉及南方、汇添富、中欧等24家基金公司pk 樊勇、桑磊、曹璐迪、章椹元等竞技
- 武汉前10个月新建商品住房网签12.46万套,库存约18万套
- 交易商协会:龙湖集团已完成20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
- 贺一诚发布澳门2023年财年施政报告 坚持“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
- 全国各地疫情形势如何?国家疾控局回应
- 连花清瘟卖断货?以岭药业相关负责人:近两年产能大幅提升 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 浙江:推动二手房“带押过户”落地实施 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资金监管等制度保障安全
- 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降幅连续5月收窄,金融政策“组合拳”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
- 雪湖资本相关主体Q3持仓公布:市值同比Q2增加247%,未见瑞幸持仓